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2013國際細木作工作坊研習

國際細木作工作坊側錄影片

    今天在網路找資料時發現去年參加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國際細木作工作坊』研習側錄影片已經上傳了,突然想起答應送兩位瑞典老師的生漆碗還沒做,要加把勁了。
    這是一次讓我跳脫實用思考的第一次,要走入純藝術實在不容易,這一步整整踏了數十年,很感謝兩位瑞典老師HannaJohanna。我很清楚技術總有極限,實用性的作品也有侷限,就像榫接,密合就是密合再也不會精進,融入藝術姓、概念性是個人精進的必然。
    上課的這一周高潮迭起,上課的第一天我就提出了發想主軸,也畫出了發想圖,是從台灣的水資源來思考的一張水龍頭的板凳,馬上被老師打了回票,兩位老師要我從他們帶來的20張圖片做發想,我了解她們的用意。我覺得設計發想很類似腦筋急轉彎,1.需在短暫時間裡、2.依據設定條件、3.想出一個產品。
    同學都離開了,我還盯著那20張圖,約在30分鐘後靈感乍然浮現,我擷取了石頭和火兩個元素,慢慢地連結到廚房、爐火、營火、溫度、經濟、命脈、掌廚、溫飽、避風港、生活甚至於生存……就這樣一個火爐的構想就誕生了。
    爐體不到一天就完成,倒是擺上頭的柴火花了三天,反反覆覆擺擺拆拆直到研習最後一天中午才完成。這是很感觸的一刻,很深切的體認到簡單才是不簡單。在總爺發表會時有來賓問我東、西方的設計師教法有什麼不同,當時實在答不出來,只是覺得不太一樣卻又是教法相同。這說法有些矛盾,直到去年人培課程結束的發表會時才猛然頓悟,原來我也是東方思考。我們習慣於接受或者應該說忍受老師的挑剔(父母親也是),我也是,那一刻終於明白老師的挑剔其實是希望學生更好,所以我們比較少口頭上的鼓勵,瑞典的兩位老師則是不錯啊、正點後面才是接上不過.…..,最終目標呢?都一樣,你可以更好(西方)和你應該更好(東方)
    本來想將她取名為宜家的,後來改成『幸食』。幸食是請用膳的意思,我認為幸食的生活條件比較優渥一點。







沒有留言: